柔道是运动员通过身体的直接接触,在对抗中进行技、战术以及意志力等方面的力量性项目。在柔道场上,双方运动员在运用各种技术、战术进行搏斗的过程中,无不需要克服来自对手的各种形式的阻力,可以说,任何柔道技术动作完成都是在相应的力量素质基础之上,“没有力量就无所谓柔道”。目前,随着柔道比赛规则的改变以及技、战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力量素质日益成为决定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针对现代柔道运动的特点,科学地规划柔道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是训练实践中一项需要长期研究的重要课题。 1、柔道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特点及主要工作肌群分析 柔道运动员需要的力量素质,其特征较为复杂。从参与完成技术动作的肌肉数量来讲,需要全身90%以上的运动肌肉参与活动;运动员在比赛中需要根据场上形势,瞬间做出进攻与防守、控制与反控制的变化,肌肉收缩形式随时会表现出向心、离心、等长收缩特点;从力量能力的构成成份分析,柔道运动员需要反映其竞技实力的最大力量,需要捕捉战机、瞬间突然发力制服对手的快速力量,也需要与对手相互对峙,甚至僵持到比赛最后的力量耐力;从肌肉运动的供能方式分析,在比赛的时间内,肌肉能量代谢时常处于有氧和无氧代谢(比赛中最高心率可达32-37次/10S)混合交替工作状态之中;由于技术动作结构复杂,关节运动轨迹有时是直线形的,有时是弧线形的,有时直弧结合,这就要求柔道运动员肌肉用力的范围不只限于一维的额状面或矢状面的运动,而是多维相的运动。柔道运动员所要求的专项力量,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角力”,其特点可以概括为全面性、多元性、相持对抗下体现爆发力以及在无氧状况下发挥最大力量等。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参与完成柔道技术动作的主要肌群有: 上肢:肩带肌(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大圆肌),上臂肌(肱二头肌、肱肌、肱三头肌、肘肌),前臂肌,手肌。 下肢:股四头肌,缝匠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大收肌,小腿三头肌,腓骨长肌等。 腰背肌:肋肌,臀大肌,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菱形肌,背长肌,背短肌,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等。 胸部:胸大肌,前锯肌等。 从完成柔道主要技术动作的工作肌群分析,其专项力量训练的重点应放在手指、手腕、上臂、前臂、肩带、腰背和腿部肌群的训练上。 2、柔道运动员力量训练手段的选择 力量训练手段的选择腰保证完成主要技术动作所需的肌肉群得到充分训练,同时,所采用的练习,在动作结构及用力方式上要尽可能与柔道技术动作相同或相接近。为此,我们选择和设计了一些专门的力量训练手段。 2.1结合器械的练习 杠铃或拉力器“划船”练习;哑铃或壶铃(臀部方向)“拉锯”;直腿硬举并提踵;鞍马展体;躬身;仰卧起坐或单杠举腿;力量训练器上转体练习;哑铃或壶铃“飞鸟”;负重弯曲;深(浅)蹲杠铃或力量练习器上蹬伸练习;膝关节屈伸练习;“缠重锤”;力量练习器上前臂力量专门练习;哑铃(壶铃)提走;哑铃或壶铃提侧提拉。 2.2结合自身体重的练习 单臂俯卧撑;双人“抢手”;双人顶插;蛙跳;爬绳;背人;翻抢抓腰;捧臂转肩,引体向上等。 为了使力量练习手段的组织到合理、有序,在以此力量练习课中,通常要将相关的练习手段进行合理的搭配,形成一次课的练习内容。这里我们列举两例,供大家参考。 柔道运动员力量训练组合一: 1) 爬绳;引体向上;哑铃或壶铃拉锯;杠铃力量练习器划船动作;哑铃或壶铃提侧提拉 2) 深蹲杠铃或力量练习器上蹬腿动作; 3) 负重弯举; 4) 膝关节屈伸练习; 5) 握力练习或哑铃提走 柔道运动员力量训练组合二: 1) 直腿硬举并提踵;躬身;鞍马展体; 2) 卧推 3) 横拉拉力器 4) 哑铃“飞鸟”;拉力器提肘;负重弯举; 5) 仰卧起坐或单杠举腿 6) 手腕屈伸练习。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