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镖的源流
绳镖由来已久。大约在脱手镖之前,而脱胎于棉绳套索。《闽小志》上说:"武艺十八,终以白打"。而白打之后,就是棉绳套索了。这种套索长九尺,两端有圆球为坠。翻腾飞舞,借用它的缠绕之力而制敌。后来有聪明人仿照它制成了绳镖,列入杂技,是防身的暗器。发明者是何人,发明于何时都无从考究。按我的估计,应当在宋代以前,李唐之世。那时武术界人才辈出。剑侠的记载在书中也略有可考。在这艺术兴盛的时代,人才既然多,其间聪明者自然能依平日所学变化阐发。有的自成一家拳法,有的自创一种武器,别开生面,独立门户。现在所谓某家刀某家枪就是这样来的。我之所以断定绳镖创始于宋代以前,并不是无稽之谈。因为脱手飞镖出自宋代的余氏,绳镖既然发明于脱手镖之先,因而推断它在宋代以前。刚发明时,这绳镖开始也不是不作为一种利器,既能及远、又能收回,非常便利。自从脱手镖等暗器发明之后则又相形见绌,流传至今,虽未完全失传,但所剩无几,人们只把它当作最笨拙的武器,学习者也渐少。常见江湖卖艺的人用这作为打圆圈的工具。但也不是没有技艺绝妙的,只是百把人中才能有一二个。以我所见,曾有-个姓董的北方人,绳镖技术非常精练,应手中的,百无一失,确实惊人。董氏是江湖镖客,来往于南北,向商肆讨钱糊口。自从海道畅通,北方镖局失去了依靠,相继收业。局中镖客也绝了衣食之门。武技高的就到处设厂收徒,以挣得一点钱财。技艺低劣的就不得不带上一镖一帜,游于四方糊口,沿门索讨,形同乞丐。董某自言为河南卫辉人,曾经进过镖局。后来镖局歇业,他就流落江湖。别人问他技艺,他说:"拳脚平常,无可胜人。惟绳镖一技,自信犹可博人一笑耳。"多事人的就拿出银子来叫他试一试。这时天已渐黑,室中点着一盏白磁罩的煤油灯。董某拿出一枚小钱,又小又薄,倾斜地嵌在白磁罩外。笑着对众人说,"余立二丈外,以镖射之,可使钱落而无恙。若微损者,当偿所盾,且设久为诸君寿。"说完他就站在远处,拿出绳镖一摔,嗤笑而出。众人只觉得眼前一闪,细微的声音一响,钱已应声坠地。白磁灯罩完好无损。董某自称平生只有这一技,因而未能在江湖上立足。据我看,绳镖技艺达到这样的地步,已是神化莫测,足以惊人了,而仍不能依靠它立足,江湖上身怀绝技的人之多就可想而知了。
|